泾阳之名最早见于《诗·小雅·六月》:“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战国时期,秦灵公以此为临时都城;秦并六国后属内史辖地。汉惠帝四年(前191年)改为池阳县.景帝二年(前155)属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属司隶校尉部左冯翊。东汉属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池阳、云阳县和京兆尹阳陵县。[详细内容]
秦灵公 泾阳君 郑国 程邈 王立 倪宽 白公 王吉 宣秉 郑朴 第五伦 第五种 第五访 吉茂 吉翰 江文遥 李圆通 房彦谦 赵元淑 刘弘基 李大亮 庞玉 罗艺 李道裕 第五琦 李行言[详细内容]
姚绍方先生辞世已有三十多年了,那时我正在千里之外,后来得此噩耗曾悲痛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今先生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详细内容]
生卒年月不详。汉赵中大夫。太始二年(前95),时郑国渠竣已逾百年,多年失修,效益大减,长安粮荒严重。白公奏请在郑国渠以北再穿凿渠道灌溉农田,引泾水,起谷口(今王桥镇西北5公里处),入栎阳(今临潼县栎阳镇东北10公里处),注渭水,长200里,溉田4万余顷。[详细内容]
(1942— ),泾阳县泾干镇人,著名诗人。70年代后期发表成名作《小草在歌唱》,奠定了作者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首以沉郁顿挫格调写就的讴歌为捍卫真理而死的烈士张志新的长篇抒情诗,振聋发聩,一时轰动中国文坛,被看做是新时期文学在诗歌领域的重大收获之一。[详细内容]
(1890—1964)泾阳县泾干镇南强村人,著名秦腔、汉调二簧艺人。出身富农,倾心戏曲艺术,广交戏曲界名人,其艺术素养得到大家公认。1930年前后,在西安集资组建秦腔戏班“西安剧社”。1933年,在县发起成立二簧自乐班吸收有基础的爱好者参加,共同研习颇为流行的汉调二簧艺术。[详细内容]
(1918— ),泾阳县王桥镇人,著名分析化学家和分析化学教育家,国家分析化学界学术带头人之一,国家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终身教授、西北大学终身教授、西北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西北大学电分析化学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务委员。[详细内容]
(1902—1994),笔名一雯、丰庄、周茨石、黑鸽子,泾阳白王镇冯家沟村人,现代作家、教育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毕业.上学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散发反帝传单,张贴革命标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酷爱文学,听过许多著名学者如陈望道、沈雁冰、郑振铎、田汉、朱湘等的讲课,深受影响。他与孟超等人组织“流萤社”,创办 《流萤》半月刊,刊载文学习作。[详细内容]
八十年代初,我想采写著名的老中医米伯让先生,想好了一个《岐黄子孙》的题目,后来因循未果,如今,米老已经魂归故里,长眠在泾阳的嵯峨山下,但是,冥冥之中似乎仍有一种力量,在催促我完成纪念他的文章。[详细内容]
吴宓生在一个以经商和仕宦为主,并向商业资本家过渡的封建家庭,从小受到系统的封建传统教育,饱读孔孟经书,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思想在他的大脑中深深扎根,对孔子圣贤产生了崇拜之情。[详细内容]
![]() |
主办:泾阳县人民政府 承办:泾阳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运维电话:029-3621018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