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萌)近年来,泾阳县坚持“一切产业旅游化、一切旅游产业化”理念,锚定“全域旅游·全景泾阳”方向,按照“全领域、全要素、全业态、全渠道、全方位”思路,今年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领域擘画旅游蓝图。做靓“山水游”,讲好秦人治水故事。郑国渠成为全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陕西水利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做深“红色游”。建成云阳红色记忆展,精致提升安吴青训班展陈。做特“乡村游”,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精塑镇村品质。做优“度假游”,以旅游公路为纽带,逐步形成“度假游”精品线路。
全要素保障创建工作。出台《泾阳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强化投入,近三年统筹各类资金12亿元,投入全域旅游建设。激活机制,与市农投公司合作组建郑国渠开发建设公司,建立投融资机制,构建市场化运作模式。
全业态推动旅游融合。“旅游+文创”,结合影视作品,推出系列文创产品。“旅游+体育”,举办两届泾阳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旅游+农业”,依托“四色”产业打造的蔬菜公园、葡萄公园、锦鲤小镇、樱桃小镇、番茄小镇,带动“周末经济”蓬勃发展。“旅游+工业”,加快打造大秦之水、泾河粮液等工业旅游示范项目。
全渠道开展旅游营销。展会推介,积极参加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等大型宣传推介,每年举办泾阳山水旅游季、踏青赏花旅游季、泾峡红叶节等旅游活动。通过“中国泾阳”“泾阳融媒”等微信公众号发布旅游信息,“游在泾阳”“食在泾阳”等系列宣传视频全网发布,在航空、高铁、地铁、高速等投放旅游宣传广告。
全方位提升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设施,2018年以来,建成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发展智慧旅游,依托大数据中心的建成投用,智慧旅游、智慧交管等工作全面展开。优化旅游服务,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警察大队,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整顿、平安景区创建等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